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分享 资讯分享

漳州大帽山陵园_漳州大帽山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枫亭糕是哪里的特产2.王阳明什么来历,谁能告诉我?3.心学派的创始人?4.余姚四大先贤是哪些?5.台湾地理,台湾和福建在古代是连为一体的吗6.漳州人常说的水鬼洞是不是大帽山陵园前的水库?7.福建云霄县属于哪个市第一天.应该下午才到吧.可以先住市区会比较方便(团购网上查找火车站附近的).可以先到火车站商圈逛逛.晚点在到中山路步行区逛逛第二天.早上可以去仙岳山(土地公庙/参拜一下).中午退房.前进

1.枫亭糕是哪里的特产

2.王阳明什么来历,谁能告诉我?

3.心学派的创始人?

4.余姚四大先贤是哪些?

5.台湾地理,台湾和福建在古代是连为一体的吗

6.漳州人常说的水鬼洞是不是大帽山陵园前的水库?

7.福建云霄县属于哪个市

漳州大帽山陵园_漳州大帽山

第一天.应该下午才到吧.可以先住市区会比较方便(团购网上查找火车站附近的).可以先到火车站商圈逛逛.晚点在到中山路步行区逛逛

第二天.早上可以去仙岳山(土地公庙/参拜一下).中午退房.前进鼓浪屿(团购网上订好房间两天).好好的在鼓浪屿上晃晃.不过岛上的景点不是每个都要去的.可以挑着去(有些实在不值买票进去).夏天又很热.岛上吃吃小吃还可以.海鲜就免了.记得要带好点的拖鞋.不然会后悔的.晚上逛的时候可以吃吃路边烧烤

第三天.可以去鼓浪与对面的中山路步行区晃晃.大约可晃3个小时.包括台湾小吃街.海鲜可以去思明北路排档海鲜(路人问一下怎走)

第四.五天.退房后进驻曾厝埯观光渔村(住两天).进驻后可咨询店家.请他安排两天行程(湖里山炮台.珍珠湾.曾厝埯渔村.会展中心.观音山水上乐园).

住店的时候有些广告你可以看一下.有厦门周边城是一到二日游的行程可以参考.或是温泉之旅(价格要问清楚)

第六天.再次进驻市区.翔安区大帽山、战地公园、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不过这些地方有点远.去的时候看看就好.东西尽量不要买.很多都是卖XX货的

其他时间可另行规划想要去的地方或是听说的地方

本人建议可以安排一天去漳州的东山岛.你可以上网看一下(不去后悔)黄金海岸(全世界少有的五层波海浪.豆腐沙滩.透明海水).风动石.关帝庙.现捞海鲜....(不过要在当地租个导游才有办法).到的时候要询问导游回程时间.请他安排一下.早点出门

助您自助旅游愉快.希望能帮到你

枫亭糕是哪里的特产

首先,应该是王阳明。原名王守仁。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阳明“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农民起义。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农民起义军,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此后6年许,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谥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

王阳明什么来历,谁能告诉我?

枫亭糕是仙游县枫亭镇的特产。

枫亭糕主要是用纯糯米粉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后,切成四方块,香甜可口,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省内外及东南亚一带颇受欢迎。枫亭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代康熙年间,民间逢年过节、婚庆送礼、馈赠亲友、渔民出海、僧侣游方,均为以枫亭糕。

由于枫亭糕制作工艺独特,从事此业人员年事已高,传承人日渐稀少,制作工艺后继乏人,技术传承面临消逝的危机。必须尽快落实保护措施,培养新一代的工艺传承人,使这一古老的民间独特风味糕点制作工艺得到完整的保存和延续。

仙游县枫亭镇简介

枫亭镇,别名枫城,东连城厢区东海镇,南接泉港区界山镇,北靠仙游县郊尾镇,西与仙游园庄接壤,东南面临湄洲湾海岸线5公里,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2019年6月,被确认为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

枫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低山,海拔300~500米,大帽山海拔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一般海拔为10~30米,最低处为海滨村,海拔仅5米。境内地层属华南地层区的莆田—漳州地层小区,中侏罗系及以前的地层深埋地下,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东部沉降带内。

心学派的创始人?

王阳明先生: 王守仁 (1472-1529) 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成化八年(1472)九月三十日生于县城瑞云楼(今武胜门内寿山堂)。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守仁少受儒家教育,暇好骑射兵事,善射。15岁随父游居庸关、山海关等要塞。 弘治元年(1488)于南昌完姻,结褵之夜,入铁柱宫与道士谈养生术,次日晨还。次年归姚途中于广信(今江西上饶)拜见娄谅,听他讲授朱熹"格物致知"论。 五年中举人,寓京师父亲官署,遍读朱熹遣书。为决疑虑,"格"竹七天,无所得且罹疾。六年、九年会试均落第,遂归姚以诗书棋自娱。寻闻边关告急,精究兵家秘书。 十二年中进士,值西北告急,疏陈"蓄村备急、舍短用长、简师省费、屯田足食、行法振威、敷恩激怒、捐小全大、严守乘弊"八事。十四年至安徽审查案件,事成游九华山,与道士谈仙。次年因病南归,先后隐居,养病于绍兴阳明洞、钱塘净慈、虎跑诸寺。 十八年于北京与湛若水结为好友,同倡"圣人之学"。 正德元年(1506),刘瑾专权,矫诏逮捕戴铣等,守仁时任兵部主事,抗疏救援,"宥言官,去权奸","有政事得失,许诸人直言无隐",要武宗"开忠谠之路",触犯刘瑾,受廷杖,贬为龙场(今贵州修文县治)驿丞。三年春至龙场,自筑草棚栖身,因穷荒无书,日绎旧闻,"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后人称"龙场大悟")。又创龙岗书院,为开化西南首举。次年应聘主府城文明书院讲席,始宣讲"知行合一",学转陆九渊,渐自成体系。 五年三月,任庐陵知县,决积案,清邮驿;杜苛捐杂税,禁迷信神会。八月,刘瑾伏诛。十二月,调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间事学术活动。 七年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初赴职便道首亲,途中向徐爱阐述《大学》新说与"知行合一"思想。十月督滁州马政,闲时聚徒讲学。九年升南京鸿胪寺卿。十一年升佥都御吏,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农民起义。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农民起义军,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此后6年许,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起义,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年57岁。葬绍兴兰亭洪溪(1989年省人民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绍兴市兰亭乡花街村),谥文成。 《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守仁是中国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又是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阳明全书》(又称《王文成公全书》)。其哲学思想(王学)及姚江学派详见《学术文献编》专章。 在余姚遗迹有了生地"瑞云楼"遗址,读书处"龙泉寺",讲学处"中天阁","新建伯牌坊"(原在城区人民路小学大门口,1964年毁)等,龙泉山另有"阳明祠"、"阳明亭"、"故里碑亭"等纪念物。

余姚四大先贤是哪些?

王守仁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阳历1472年10月31日亥时)出生,名守仁,字伯安,汉族,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学习,今贵阳市修文县.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庾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吉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但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此后6年多,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8年12月29日,戊子年甲子月戊子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

隆庆二年,皇帝再诏赠为“新建侯”,谥“文成”,颁铁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编辑摘要

台湾地理,台湾和福建在古代是连为一体的吗

余姚的四大先贤是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

1.严子陵,名光,字子陵,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生于姚北,卒于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中国传统文化名人。

严子陵年轻时曾到外地求学,和南阳人刘秀结为同窗好友。后来,刘秀中兴汉室,建立东汉,当上光武皇帝。严子陵怕被征召为官,即改名换姓,隐居不出。刘秀派人四处查访,最后终于把他从垂钓处拥到京城。严子陵在京城拒绝和达官显贵往来,连光武帝看望他时,也不行君臣之礼。光武帝向他请教治国之策,发现严子陵的见识果然与众不同,随即任命子陵为谏议大夫,他也不谢恩。几天后,悄然离京,重新去过他的农耕、垂钓生活。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诗句,赞颂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严子陵去世后,墓葬于余姚城东十华里的陈山,唐、宋、元、明历代都加修茸,现已毁。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将陈山易名为客星山。余姚现存的两处纪念性建筑,一是低塘镇黄清堰村明代正德年间建造的“高风千古”石碑坊,二是龙泉山上的“严子陵故里碑亭”和“子陵亭”。

2.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生于余姚北城,卒于名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9年),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

王阳明世居姚城龙泉山北麓,诞生的时候,他的祖母梦见神仙驾者祥云给他送来一个男丁,遂将其降生住宅称作“瑞云楼”。他的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后,王阳明随父进京。王阳明二十八岁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龙场驿丞、卢陵知县、江西两广巡抚,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

王阳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总结并完成了宋明以来的心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奉为“心学大师”。他的哲学思想的特点是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由于他出生余姚所在地有大批门生学子,故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学术界评价是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王阳明热爱故乡,多次回姚省亲,祭扫祖墓,并在城内龙泉山中天阁讲学,培养了钱德洪等一批王学的优秀人材,在余姚留下大量的活动史迹。至尽保留的古建筑有当年讲学处“中天阁”、他亲笔题字的“祭忠台”、“理学旧居”等,纪念性建筑有“故里碑亭”和“阳明亭”等。

3.朱舜水,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生于余姚城内,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清初著名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朱舜水从小聪颖好学,青年时代已对四书、五经和历史有很深的研究。但他看到朝廷黑暗,吏治腐败,所以一直轻视功名。清军下江南后,朱舜水积极从事抗清斗争,先是追随隅拒舟山的鲁王,后来又参加抗清名将郑成功、张苍水的北伐战斗。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看到清日趋坚固,复明无望,为了保全民族气节,毅然辞别国土,弃离故乡,流亡日本。

朱舜水寄寓日本二十多年,仍着明朝衣冠,追念故国。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日本学者的礼遇和尊重,水户侯番主德川光国聘请他到江户(今东京)讲学,执弟子礼,许多著名学者都慕名来就学。朱舜水在讲学时摒弃了儒家学说中的空洞说教,发扬实理实学,联系实际的传统,促进了日本儒学的发展。他还把中国先进的农业、医药、建筑、工艺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以舜水学说为宗旨的“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为日本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贡献。

朱舜水死后,日本人民遵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常陆久慈郡太田乡瑞龙山麓,他讲学的书札和问答由德川光国父子刊印成《朱舜水文集》二十八卷。在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日中文化协会在他故乡-余姚城内龙泉山上建树了“朱舜水先生纪念碑”,实现了他生前希望的“中国日本千年之好”的遗愿。

4.黄梨洲,名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生于余姚东郊黄竹浦,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

黄梨洲从小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的父亲黄尊素是一位比较正直的官吏,被当朝太监魏忠贤陷害而死。过了两年,黄尊素的冤案平反昭雪,年仅十九岁的黄梨洲进京为父复仇,在公堂上把残害他父亲的两名凶手刺得满面流血。事后他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刘宗周为师,发奋读书,决心继承父志,作一番事业。清兵南下以后,黄梨洲变卖家产,把当地青壮年组织起来,号称“世忠营”,拥戴鲁王,参加抗清斗争。直到南明瓦解后,才回到故乡,隐居著述。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黄梨洲深刻的认识到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动荡不安的根源是封建专制制度。他在其政治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发出了“天下的大害,就是君主”的呼喊。黄梨洲晚年致力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他的著述共有一千三百余卷,数千万字,内容涉及史学、政治、哲学、经学、地理、天文、音乐、诗文等许多方面,称得上是位著述大师。

黄梨洲死后安葬在姚南陆埠化安山,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故居几经战乱,已不复存在。惟镌刻着“黄家竹桥”四字小石桥仍屹立在村东头。城内龙泉山上有纪念性建筑“故里碑亭”和“梨洲亭”,中天阁还保存着他大部分著作和一部《竹桥黄氏宗谱》。

漳州人常说的水鬼洞是不是大帽山陵园前的水库?

史前时期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地理联系,并非像现在这样一片汪洋。在台湾与大陆的海峡之间,曾经有遇“陆桥”,这座陆桥,就是学术界所称的“东山陆桥”。漳州地区就是大陆与台湾史前文明联系的最近要点。

尤玉柱教授主编的《漳州史前文化》一书指出:“福建和台湾两省,隔海相望,史前时期两地就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是由于它们有着相同的地理条件、相同的地质条件、史前时期多次连为一体,以及远古人类通过陆桥频繁来往诸因素所决定的。”“闽台之间早期人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东山陆桥’完成的。”

有关的海洋地质资料表明:台湾属于闽台半岛华夏古陆的一部分,从福建沿海到台湾岛,在史前时期多次成陆地而连为一体。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和冰期影响,最迟在第三纪上新世时,台湾和沿海岛屿曾与大陆相连。早更新世前期,由于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冷,沿海地区发生海退,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这时,台湾海峡海底露出水面,构成广阔的大陆架平原,台湾岛和福建沿海岛屿成了大陆的一部分。早更新世后期,气候转暖,海面上升,这时海水进入台湾海峡,台湾与大陆分开。中更新世前期,又一次地壳上升和气温降低,发生海退,台湾舆大陆再度相连。此后,地球气候时暖时冷,海面时升时降,台湾与大陆的连接和分开交替出现。末次冰期结束后,台湾与大陆之间才由一弯海峡相连至今。

在末次冰期的最盛阶段,约距今一万六千年前后,漳州地区的沿海地带曾出现一次较大海退。据有关学者研究,这次海退海平面比今约低一百一十公尺,是距今四万年以来海平面降到最低的一次。当海平面降低的时候,远古人便沿着露出水面的海峡陆地进入台湾。可是台湾海峡南北长达三百公里,哪个地段是最理想最便捷的由西至东的迁徙路线呢?这只要弄清台湾海峡海底地貌便可明了。海峡北端,从闽江口至淡水距离仅二百公里,但由于海峡海底地貌是由南口逐渐向东北倾斜,到闽江口至淡水一线,地势越来越低,水越来越深,“即使在冰期阶段海水面下降,也难成为干地,而是一片广阔的沼泽低地”,难以通过。海峡西南端,从广东南澳岛至高雄距离三百公里,路程偏远,也非理想之途。而从东山经澎湖到台南,有一片由更新世至全新世不同时期陆相沉积层形成的台地,成为南海水域和东海海盆的分水岭。这条分水岭,就是现今水深约四十米,最浅处仅十米,由西至东横亘海峡的浅滩——“东山陆桥”。据林观得教授著《台湾海峡海底地貌的探讨》,现在东山陆桥在海平面之下四、五十米,几万年之前,古海面降至海平面以下一百三十米,东山陆桥那时露出海面九十米。这便是古时连通闽台的文明之桥。

“东山陆桥”的西端,漳州地区的漳浦、云霄、东山、诏安沿海一带,很可能就是远古时期人类经“东山陆桥”进入台湾的出发地。当陆桥成为陆地期间,陆桥上树木丛生,河流交错,许多古动物如野牛、古鹿、剑齿象、犀牛等,便成群结队通过陆桥进入台湾。古人类也沿着陆桥,手持石器,呼喊着飞奔进入台湾。当他们在台湾找到宽敞的洞穴,捕猎到美妙的野味,摘到香甜的野果时,便在那里定居繁衍了。这就是台湾最早的居民。

近些年来,台湾海峡及其沿岸的考古发现,一再证实“东山陆桥”的存在。两岸学者曾在海峡底沉积中,找到古岸线标志、从陆架上流遇的古河道、淡水和陆生淡水生古生物标本等,为研究海峡曾是陆地提供了文物依据。特别是源自东山陆桥的“东山人”化石和地质时期中、晚更新世动物化石,以及漳州石器的考古发现,对于进一步肯定“东山陆桥”的学术观点,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尤玉柱教授在关于“东山陆桥”的学术著述中说:“‘东山陆桥’这个隆起地带,只要更新世时期气候稍为变冷,就会露出为陆地。因此,‘东山陆桥’就成为史前时期人类往来闽台之间的必经之地。漳州地区石制品和人骨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东山陆桥’在闽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也证实了漳州地区在人类迁往台湾过程中所起的桥头堡作用。”

台湾本岛的考古发现,也有力地证实“东山陆桥”的存在。在台湾的第四纪地层中,曾发掘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如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犀、古鹿、野牛、野猪等化石。这些都是同时期古漳州一带乃至华南地区常见的古动物。台湾的六十四种兽类、各种淡水鱼类、植物类,大多与大陆同谱系区系。这些都说明台湾和大陆本为同一古陆,本有陆地相通,动植物本是生存活动于同一圈层。“东山陆桥”正是古动物古植物跨越海峡的通途。台湾臧振华教授在关于台湾、澎湖史前文明考古报告中说,在迄今四至五千年期间,台湾海峡出现海退期,又露出陆桥,陆桥“上面有浅滩、沼泽及河流……这时候台湾海峡上的人群活动颇为频繁。澎湖、台湾,和大陆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的居民之间经常有着交易往来。”台南垦丁文化遗址发掘的陶片上,发现有稻谷印痕,说明这一时期大陆的稻作农业文明,已随移民传入台湾。

对于“东山陆桥”的存在,世代以海为田,靠海吃海的东山渔民也深信不疑。闽南民间有古谚语说:“沉东京,浮福建”。东山、诏安和广东南澳流行古谚云:“沉东京,浮南澳。”就是指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的陆桥升为陆地和没入海中交替出现的自然现象。东山渔民常年在海上作业,深知东山至澎湖海底的深浅。他们偶尔从这一带浅滩上网起各种动物遗骨化石,包括人类骨头化石,以及表面附着海生软体动物外壳的陶瓷器,确信古时东京城就在这里沉陷,当然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台湾海峡海底地貌上的一条狭长台地。按照渔民“遇骨收埋”和泛神崇拜的传承风俗,捞到骨头不能丢进海里,必须带回陆地收埋。东山铜陵镇东北面有一座专门收藏无主尸骨、祭祀孤魂野鬼的“万福宫”。据东山县博物馆陈立群调查,“万福宫”有好几座骨骸仓库。仓库几乎埋于地下,地面留一小门,仓满后即用泥土封闭。仓库里收藏着不少动物遗骨化石,有大象、水鹿、山羊、熊等。由此不难看出,“东山陆桥”确实存在;也可以推测,当古时“东山陆桥”露出海面时,人类和动物来往其上的景象。下面两幅由尤玉柱教授绘制的“东山陆桥”示意图和早期人类迁徙路线示意图,对于我们了解古时“东山陆桥”人类活动情况,或许会更直观些。

尤玉柱教授特别指出,大约在北回归线至北纬二十五度之间,有一条人类化石和石器地点的密集带。“这个密集带西起云南元谋,经贵州、广西、广东到福建,然后越过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早期人类以漳州地区的东山作为出发点,沿着东山陆桥这个浅滩,经澎湖列岛到达台湾岛的台南。”

二、“漳州人”与“东山人”

台湾岛内最早的人类,目前已知是距今二至三万年前的“左镇人”。“左镇人”化石自一九七0年首次发现以来,迄今已集到颅骨碎块七块,牙齿二枚。经考古鉴定,首次集到的标本,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的一块右侧顶骨化石。其生活年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由于台湾岛内没有比“左镇人”更早的古人类化石,更没有古猿化石发现,所以可以肯定“左镇人”是外来的。“左镇人”来自何方?

台湾东侧,海底坡度以一比十急降,离岸二十公里处的海深达四千米。台湾距离世界其它大陆的海面,远远超过到中国大陆的距离。即使在大冰期海面下降百多米,台湾东侧仍是深不可测的太平洋。二至三万年前的人类绝不可能跨越它。所以,“左镇人”的唯一来路是大陆。有关专家认为,福建当是“左镇人”由大陆迁徙台湾的必经之地,漳州地区应是史前人类通往台湾的出发地。一九八七年和一九九0年,漳州地区分别发现属于旧石器晚期的人类化石“东山人”和“漳州人”,为有关古人类途经福建进入台湾的推断,提供了科学根据。

“漳州人”为一左侧胫骨化石,是漳州市文化局曾五岳先生在漳州市北郊集到的。长一百三十一毫米,呈浅棕褐色,从胫骨较为粗大的特点看,可能属男性成年个体,绝对年代距今一万年左右。“东山人”系一右侧肱骨化石,是东山县博物馆孙英龙先生等收集到的。长五十七点九毫米,呈浅灰色。绝对年代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从断面上观察肱骨体后面的骨壁,可见一层黑色物质,说明化石埋藏于海底时,地层中的锰质侵入骨体。在肱骨体前外侧面与前内侧面交界的部位,保留有海生软件动物附着的痕迹,说明化石出自海底。经过漫长的海底埋藏,化石才被东山渔民打捞出海,埋于东山铜陵镇,一九八七年华福酒店施工中挖掘出土。此外,在福建境内发现的人类化石,是距今一万年的清流县狐狸洞人类牙齿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认为,漳州地区人类化石的发现,对福建旧石器时古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漳州人”、“东山人”的绝对年代比“左镇人”少一万多年,然而考古学、地质学、人类学、形态学的研究证明。“左镇人”的祖籍故土是在闽地,和“漳州人”、“东山人”是同祖共脉的族亲。考古学研究成果说明,我国华南是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漳州境内从龙海、漳浦到东山、云霄、诏安,六百多公里的海岸线,正好是这一地带的东延部分,冰川时期与台湾陆路相通。在出土“漳州人”化石的漳州北郊,已发现距今四至八万年,属地质时代晚更新世中期的石器,制作石器的主人还有待人们去发掘。台湾“左镇人”和长滨文化的绝对年代均在一至三万年前台湾海峡处于冰期陆桥时代。台湾考古人类学教授宋文熏先生曾经做出台湾旧石器文化“一定是经由华南传进的”推断。漳州石器、“漳州人”和“东山人”等一系列重要发现,为这一推断提供了实物左证。漳州北郊出土的凸刃刮削器,外形为椭圆之半,弧形边缘均有由腹面向背面和背面向腹面的加工痕迹。整个器型与刃缘相对的另一侧边厚,而向刃处逐渐变薄,酷似一楔形。台湾“长滨文化”中也有这种楔形石器,加工工艺如出一辙。特别是一些用较厚的小石片为素材加工的石器,更与“漳州文化”中的舟形石器相似。

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振标先生对漳州地区更新世晚期自然生态环境的研究,漳州靠近北回归线,大约在四万年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呈现比较一致的生态环境,故有相同的哺乳动物群落。哺乳动物化石的组合表明,在更新世晚期,现在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浙江这一广阔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基本相似,即影响这一地域人类体质发育的生态环境基本相似。因此,有理由推测福建的“清流人”、“漳州人”,广西的“柳江人”,浙江的“建德人”和台湾的“左镇人”等等长江以南地区的晚期智人,在体质特征上基本相似,同属一个体征类型。

“漳州人”、“东山人”与“左镇人”,同属一个人种——蒙古人种,人种特征同归南部地区类型。据有关资料分析,远古人类进入福建境内,大约在早期智人阶段,即距今约二十万年前。最早进入漳州境内的早期智人,可能是由广东东部沿海丘陵地带东向迁徙而来的,并经漫长的岁月在漳州发展了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保持了我国南部地区类型人种的体征。以下是张振标先生根据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体征概况的分析,对“漳州人”、“东山人”人种特征的描绘:

他们的头偏长且中等宽,整个头形呈卵圆;从侧面观,眉脊较明显、两眉脊间较肥厚、颧弓较细弱、颧骨较粗壮且前突、额骨较倾斜、上颌齿槽部较前突(含颌型);从前面观,面部较短而宽、眼眶较低矮、鼻部略宽短、鼻梁稍凹陷等等,与“柳江人”、“左镇人”的容貌基本相似。

台湾的史前文化源于福建。从理论上讲,漳州境内应该有比“左镇人”更早的人类化石。我们有理由相信,漳州地区会有更多的人类化石和更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发现,会为人们展示更多的史前闽台人员往来和文化渊源的考古资料。

三、新石器文化遗址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我国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即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漳州和台湾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表明,这个时期(约距今三至七千年)九龙江流域及其沿海地区和台湾岛内文化已非常发达,而且有很多相似的特征。

漳州目前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共五处,即漳州市郊的覆船山、龙海的万宝山、漳浦的香山,东山的大帽山和诏安的腊州山等。台湾已知的有五处:台北市圆山、台北县大坌坑、台东县卑南巨石、高雄县凤鼻头和澎湖良文港。

据考证,台湾海峡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由于全球性气候转暖,从距今八千五百年至一千二百年,至少发生六次海侵。每一次海侵,都导致古海面升高,海岸线变迁。这必然对漳台沿海地区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影响。漳州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贝丘遗址,而且都在滨海、江河下游或漳州平原的小丘上。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代漳州的地理条件、经济形态和文化面貌。

“贝丘”,又称“贝冢”,是古代人类以拾软件贝类和为生的一种原始文化遗存。漳州郊区的覆船山遗址,文化堆积层几乎由单纯的淡水贝类河蚬及少量淡水螺壳构成,遗物有陶片、贝壳、兽骨和石器等。这里高出九龙江河床三十米,为漳州平原九龙江边一小孤丘,因形似覆船而得名。古人择此为聚落居址,依山面江,捞贝为生,自有道理。诏安的腊州山遗址,三面环海,遗物以海生贝壳为主,共二十二种,而且多为潮间带底栖类动物,反映了贝是该遗址主人的主要经济活动。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石器和陶片。石器以石锛为主,石斧、箭镞少见。这种石器组合适合于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东山的大帽山遗址,西北为高耸的大帽山主峰,东临宽阔的乌礁湾。遗址长二十四米,宽约二十米,文化层由贝壳堆积而成。遗物以贝壳最丰富,另有陶片、石器和脊椎动物遗骨等。经对贝壳壳体的初步鉴定,有海生贝类二十四种,海生蔓足类三种。这些海产,绝大多数生活在潮间带的岩石、石缝中或泥沙滩里,说明当时居民的捞贝技术很发达。遗址的主人生活在距今四千年前后,正是全新世第四次海侵的高峰期。从发现的鹿、羊、猪和鱼类遗骨看,和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龙海的万宝山遗址,为平原上突起的山丘,距九龙江四公里,离海岸十五公里。文化层几乎由大牡蛎壳和螺壳组成,遗物有陶片、石器等。牡蛎一般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岩石上,说明这里曾有浅海存在。漳浦的香山遗址,西连丘陵地,东为低级的滨海平原。遗物有海生贝壳及陶片、石器等。从出土的贝壳看,螺、蛤、蚶和牡蛎,都是遗址主人的重要食物来源。

台湾的新石器遗址,同样具有鲜明的贝丘文化特色。尤以圆山文化和大坌坑文化更显著。据考古证明,距今四千年左右,基隆河下游的台北盆地和淡水河、新店溪下游沿岸,就有相当数量的人类。他们以、捞贝和为业,遗留下大量的贝壳和骨器。圆山文化地处基隆河南岸,贝冢文化层分布于遗址的西坡,厚达三至四米。遗物有蚬、螺、蛤、蚶等海产贝壳和石锛、石斧、网坠等石器。陶器有捺点纹、绳纹、网纹、圈纹红陶和彩陶。从石器和陶器的形制看,捞贝是当时居民的主要经济活动。所以,圆山文化又被台湾考古学家称为“圆山贝冢”。大坌坑文化位于观音山西北麓,淡水河口南岸。遗址分三层,中间一层实为圆山贝丘文化层。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等,为新石器中晚期文化。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是从制造和使用磨制的新石器开始的。漳州发现的五处贝丘遗址和台湾的圆山文化、大坌坑文化遗址,都留下石锛、石箭、石球、石饼、石斧等石器。这与滨海地区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需要是相吻合的。这些石器多以硬度不高的细砂岩磨制,工艺比较粗糙,形制大致相似,器体普遍较小,具有古时沿海的地方风格。

制陶是新石器文化的特征之一。其主要代表是黑陶、彩陶和印纹陶。漳州和台湾的新石器遗址,都有陶器发现,而且颇有特色,说明当时制陶技术比较发达。覆船山的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有素面,也有曲线贝齿纹、篮纹等纹饰。范雪春在《漳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一文中认为:覆船山“陶器上的贝齿纹,与平潭壳坻头遗址和台湾大坌坑文化所出陶器上的贝齿纹极为相似,压印的方法也相同。仅以陶器的特征看,覆船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可能与平潭壳丘头、金门富国墩和台湾大坌坑文化的年代相当。”腊州山遗址的制陶业,比覆船山遗址的制陶业明显进步。“陶器上普遍使用的刻划纹或指甲纹和贝齿纹,应该是从覆船山、富国墩等文化吸收继承发展来的结果。”大帽山遗址的陶业,有一种器壁很薄的器具,烧制工艺很考究,酷似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器。有关龙山文化由北向南发展的文化事象,台湾著名学者张光直教授称之为“龙山形成期”。龙山文化对台湾海峡地区新石器文化影响的程度,引起了两岸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近年,随着对台湾海峡地区新石器时代陶文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将眼光放到了对该地区诸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的探讨上。范雪春的研究认为:覆船山陶文化,“与富国墩、壳丘头,甚至台湾的大坌坑类型文化十分相似,很可能是同一个人文化圈里的不同地方相……如果说覆船山与壳丘头、富国墩以及台湾大坌坑文化之关系,是属于同一个文化圈里的不同地方相,那么这一文化类型的发源地,很可能在九龙江下游及沿海地区,而它的祖先则是‘漳州文化’。”

尤其是在澎湖良文港遗址,出土了绳纹土器片、赤色无纹土器片、硬质砂岩石斧断片、砂岩磨制石器、彩陶器片及兽骨等文物,使陶器文化从大陆出发,经澎湖而传入台湾的论断,再次得到证实。正如日本学者鹿野忠雄在《台湾先史时代之文化层》一书中所云:“绳纹陶器,是从亚洲大陆直接传入台湾,而非自南方岛屿传入者。”台湾林再复教授也说:“吾人可以相信,我国大陆绳纹土器文化与澎湖绳纹土器文化、台湾绳纹土器文化原属于一体。更可推想,我国大陆本土与澎湖、台湾西海岸三地间,在古代已有交通关系。并且澎湖因地理形势,必先传播我国大陆文化,然后再东传进入台湾。”

福建云霄县属于哪个市

白云岩!不错!道长办学的地方,春天去野炊很不错的,以前高一时和同学去野炊过,山好水好,如果有带个小网去捕些文公螺(无尾螺)、文公虾(红壳虾)回来(山涧里才有的),养在鱼缸里,颇有观赏价值。 去的路很容易找,就顺着往石码的公路一直走,还没到长边中学往右拐(路上有指示牌),车可以直接开到山上,不用门票的。如果早上去,可以在庙里订中午的斋饭,每人5元(以前去就这个价,现在不知怎样了)饭香菜也香,而且管饱。

云霄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

云霄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东以梁山山脉的梁山、鸡笼石山与漳浦县为界;东南至八尺门海堤中心点与东山县为界;南以竹港村墓山、半径自然村剪刀岭尖和乌山山脉的乌山、西山源与诏安县为界;北以背虎山、白石岽山、笔架山、大帽山与平和县为界。

东西最大距离3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38公里。总面积1157.45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50.752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6.7平方公里。

云霄县,地势从西北向南倾斜,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马蹄形,境内地形地貌有丘陵滨海台地、冲积平原及山地,山地面积413.81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云霄县的东北、西部及西南部:台地及河谷平原面积620.89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中部至东南部。

水土:

云霄县,境内水系发育,漳江及其支流北溪、西溪是云霄县主要河流。大小水库77座,其中大(Ⅱ)型水库1座(峰头),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65座。

云霄县,耕地4605.74公顷(6.91万亩),园地26409.42公顷(39.61万亩)。林地55761.51公顷(83.65万亩),草地525.56公顷(0.79万亩)。湿地1737.24公顷(2.6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50.6公顷(8.92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2005.66公顷(3.0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436.81公顷(9.66万亩)。其他土地1875.8公顷(2.81万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霄县